冠心病可引致「突然死亡」 须减少心血管收窄及堵塞机会

作者:藕爱知识君   日期:2022-12-01   点赞:80

心脏病是本地第三号杀手,当中又以冠心病最常见及最常导致患者心脏病发死亡。如果突然感到胸口痛、呼吸不顺,可能就是冠心病的先兆。养和医院心脏科专科医生陈良贵医生在新浪副刊网上讲座中指出,高血压、高胆固醇、糖尿病、缺乏运动、肥胖、酗酒、生活压力等都是造成冠心病的风险因素,应尽量控制上述因素以减少患上冠心病的机会。

人体心脏共有三条冠状动脉,负责向心脏肌肉供给血液养分,以维持心脏运作。陈医生表示,当受到吸烟、三高、缺乏运动、肥胖等因素影响,心血管内壁会逐渐形成斑块,导致血管变得狭窄,经年月累积形成「动脉粥样硬化」,引发冠心病的病徵。

冠心病主要分为急性心脏病发(即心肌梗塞)或慢性冠心病。陈医生解释,急性心脏病发原理是斑块积聚,导致血管出现中度或严重收窄,一旦斑块表面出现破损,血小板就会在表面积聚形成血块,继而进一步堵塞血管影响供血,令心脏肌肉坏死。患者会因心脏肌肉逐渐缺氧而感到心绞痛,即使坐着也持续有胸闷情况,属于急症状况,应第一时间求医处理。至于慢性冠心病的分别是没有血块形成,患者一般在静止时没有明显病徵,只在运动等刺激心脏行为时,才会出现胸口痛等病徵。最典型例子是跑步时突然觉得胸口痛,但休息一会痛楚便会消失。

冠心病典型徵状是胸口痛、呼吸明显不畅顺,但亦有部分病人会出现「非典型」的徵状,例如长时间觉得下颚痹痛、腋下痛或胃部经常不适。患者如有相关病徵就应尽早求诊及检查。陈医生指出,医生会为患者进行跑步心电图、心血管电脑扫描、磁力共振及超声波等检查,以确认是否患有冠心病,分辨患者属于急性抑或慢性并作适当处理。一旦发现是急性冠心病,患者可能要即时住院「通血管」。

通波仔或搭桥视乎情况而定

何谓血管狭窄?陈医生表示,当七成血管面积出现斑块并受阻塞影响血流量,即属严重狭窄。当有上述情况,加上出现病徵,经医生评估后,会建议进行「通血管」。

「通血管」主要有两种方法,包括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(俗称通波仔)以及搭桥手术。陈医生解释,通波仔属微创手术,一般会在患者的手腕或大腿内侧的血管位置进行局部麻醉,并由此插入幼细导管通往心脏,在心脏的开端位置注射显影剂,以便医生利用X光进行心导管检查,了解血管堵塞位置及堵塞情况,如情况可行,会同时进行通波仔手术。做法是将预先准备的支架导入血管收窄位置,然后为支架下的汽球充气,令支架扩张紧贴血管壁,目的是希望透过支撑血管,避免该位置再次收窄。现时多会采用具药性的金属支架,更有效降低该位置的血管再次收窄的机会。

假如病人因某些原因不能通波仔,可考虑进行搭桥手术。做法是先进行全身麻醉,由外科医生为病人开胸骨,在身体其他位置抽取血管再移植到心脏,并接驳于堵塞一段血管的前后位置,令血液可以绕道而行。陈医生表示,当患者出现三条血管严重收窄、血管堵塞范围大、并患有糖尿病,可能会首选搭桥手术。假如只是一至两条血管严重收窄,涉及血管的范围较短,通波仔则会是首选,医生会视乎患者情况再作决定。

术后药物控制减少再堵塞机会

「通血管」后也并非一劳永逸,术后的药物治疗也很重要。陈医生表示,通波仔或搭桥手术后,患者需要服用药物保护血管,减少日后再次阻塞的机会,因为通波仔只针对血管收窄最为严重的位置,并未有处理轻微或中等狭窄的血管。

药物选择方面,一般会选择抗血小板药物,以减少心血管的血块形成。医生也会为病人抽血,检查血糖及胆固醇指标,因应其情况及需要,处方相关药物,例如他汀类的降胆固醇药物、降血脂药物、或新型针剂药物PCSK9抑制剂等。医生会尽量帮助病人控制引发冠心病的成因,以减低血管再次收窄的机会。

发表评论